2022年信通院首次发布云容灾白皮书,这意味着随着企业上云加速,混合云场景增多,容灾上云方案逐步成为一些行业伙伴在考虑的新选择。本文从一些传统容灾应用出发,帮助大家普及云容灾的类型并拓展云容灾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。
在了解云容灾的应用场景之前,就得先来看看传统容灾的应用场景。根据企业的灾备需求,传统容灾通常有两个场景:本地容灾和异地容灾。 1本地容灾 本地容灾的做法是,在同城或相近区域内建立两个数据中心: 一个为生产中心,负责日常生产运行;另一个为灾备中心,负责在灾难发生后的应用系统运行。本地容灾的数据中心与灾备中心的距离比较近,通信线路质量较好,比较容易实现数据的同步复制,保证高度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零丢失。 2异地容灾 两地三中心是非常典型的异地容灾,由一个生产中心、一个同城灾备中心再加一个异地灾备中心组成。要求数据中心间距离须保证在三百公里以上,同时还必须做到“三不”,即不 在同一地震带,不在同一电网,不在同一江河流域。两地三中心是最为稳固的、保护等级最高,也是成本最高的容灾方案。 我们可以看到,传统容灾对部署运维的要求极高,成本也极高,因此局限在一些对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,比如金融行业。而云容灾,由于拥有了云的弹性扩展能力,使得其应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宽泛起来。 云容灾是以云计算的服务模式,为企业提供容灾能力。和传统容灾相比,云容灾的应用场景,拓展到了云上业务的容灾。 1本地IDC容灾上云 将本地IDC的主机通过网络安全高效地备份到云上,在云上建立灾备中心,本地生产中心发生灾难后,可在云上快速恢复接管业务。 2公有云、私有云和专有云之间互为灾备 对于企业已有的云上业务,可以在其他云平台建立灾备中心,实现不同云之间的容灾。 3云上容灾到本地IDC 在本地IDC建立灾备中心,当云上生产中心发生灾难时,可将云上业务切换到本地IDC进行接管。 4同云跨区域容灾 为了提高保护等级和安全性,可以在业务生产中心同一朵云的不同区域建立灾备中心,实现类似传统容灾中异地容灾的效果。 HyperBDR业务级云原生备份与容灾工具,通过多年积累的云资源编排能力、智能适配驱动能力等,一己之力打通多个云容灾应用场景:本地IDC容灾上云、公有云、私有云和专有云之间互为灾备、云上容灾到本地IDC、同云跨区域容灾。 1驱动智能适配 HyperBDR云容灾抽象了驱动适配能力,自动适配给目标端,解决了跨异构平台容灾场景中普遍存在的驱动转换等问题。 2多云编排 HyperBDR云容灾的云资源编排模块,深度对接20+云40+版本,平均每朵云对接了50个以上的接口。可以直接调用API接口来满足云容灾资源的容灾演练/接管,也无需人为介入进行云侧资源的创建,减少人力投入和提高容灾恢复效率。 同时,HyperBDR并不会因为采用云作为灾备端而牺牲关键指标,目前HyperBDR的RTO指标是分钟级别,可以实现最高等级的业务级别容灾。 作为新一代的云原生容灾产品,HyperBDR支持的容灾到云对应哪些传统容灾场景呢?又是如何将容灾成本和技术门槛大幅降低的? 1HyperBDR云容灾代替灾备一体机 很多企业过往的灾备方案,是选择购买灾备一体机来保护业务系统。灾备一体机是通过提供额外的存储资源,将用户数据备份,一台灾备一体机数万的价格,并且难以恢复到其他平台,硬件也会随着系统升级最终被淘汰。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,对没有高业务连续性要求的业务系统,建议使用HyperBDR云容灾工具实现普惠化、高度自动化的云容灾,容灾云资源可根据需要调整和扩展,而不必一次性投入冗余的存储。 2HyperBDR云容灾代替传统本地容灾 建设传统本地容灾方案,投入成本高:iT基础设施、机房场地、运维人员、网络传输等费用,成本可能从几十万甚至上千万不等。这对企业而言,无疑是非常大的负担,中小企业更是难以承担如此高度成本。 使用HyperBDR云容灾代替传统本地容灾,不仅不再需要投入冗余的硬件和运维费用,还不需要在云端1:1预启动实例,只有在恢复业务时才需要启动ECS。用户平时只需要为数据备份消耗的云硬盘付费,大幅度减少云资源消耗,节约70%成本。 3HyperBDR云容灾跨云可用区灾备代替异地备份容灾 同样的,传统物理的异地容灾的高昂成本,让大部分企业难以负担,HyperBDR利用云服务跨区域和多可用区的特点,可以轻松实现高带宽和低时延网络连接的异地容灾。使用HyperBDR进行异地演练也不会影响本地的生产系统,能够防范地域性自然灾害对业务系统的影响。 在如今的混合云时代,传统灾备市场局限于场景和解决方案,其成本高和部署复杂的问题逐渐突出,而通过HyperBDR+云资源的方式,使得企业客户的灾备方案选择更多,灵活性更强,部署也更加简单。上云数字化的过程中,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降本增效始终是不变的话题,而HyperBDR通过技术创新希望为企业客户和服务商伙伴提供更多,更普惠的选择。